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培养方案
2024级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5136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及管理,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交叉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领域包括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及智能装备、设施农业技术三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
-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三农、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机械化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服务。
- 2.掌握农业信息技术或农业机械技术或农业设施技术等方向的坚实基础理论、系统化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推广和管理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工作。
- 3.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 4.恪守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规范;具有学术道德诚信,遵循学术伦理;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坚守学术研究的社会责任。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提前毕业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至少在校学习期满2.5年。
三、专业方向
(一)农业信息技术 (二)农业机械技术及智能装备 (三)设施农业技术
四、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三个主要环节。课程学习一般在校内完成,专业实践可以在实习单位或实践场所完成。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环节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实行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学科领域专家或行业专家作为行业导师。行业导师应充分发挥其行业优势,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论文指导等环节的工作。第一指导教师为校外导师的,应在导师组内明确一名本校导师作为该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一)学分要求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读完成的各环节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其中应获得的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4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在课程总学分中,学位课程11学分,非学位课程(含必修课和选修课)不低于13学分。
(二)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补修不少于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列入培养计划,不计入总学分。补修课程以70分为合格,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期考核。
(三)其他说明
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入学前两年内),或通过出国外语水平考试,或英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或入学前五年内曾在英语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可申请免修免考,具体按照学校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六、主要培养环节及要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含学习计划(包括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活动安排等)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位论文研究和工作计划),在新生入学后的1个月内完成。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一经制定不得随意更改,更改个人培养计划应得到导师、学科和学院的批准。
(二)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重要的培养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一年的实践训练,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涉农专业依托科技小院等扎根一线的专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工作,引导、激励研究生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实践时间安排在第三个学期开始,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专业实践工作经考核通过后,记6个学分。 专业实践具体要求:提交专业实践计划、实践结束后要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需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专业实践考核:指导教师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综合表现、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
(三)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具体要求参照学校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四)学位论文
硕士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研究内容应体现系统性、完整性、创新性和应用性,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较充足的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对研究的问题应有创新,成果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或对生产管理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或有大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1.论文选题开题
- (1)根据科研创新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前应广泛阅读本学科近5-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至少阅读60篇研究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占10篇以上,并撰写文献综述。
- (2)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革新、推广应用、生产管理等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应用价值,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等方面问题的能力。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预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等。开题报告应在由导师、相关专业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参加的开题报告会上进行口头报告、答辩。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尽早确定研究课题,尽早开展科学研究,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选题和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学位论文选题一经通过论证,应严格认真执行,如有更改,应重新论证。具体要求参照学校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2.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开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发明专利、技术标准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 3.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业设施化方面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导师不得担任本人指导研究生的答辩委员会委员;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委员会均至少有1位专家来自校外。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具体要求按照按学校最新文件执行。
(五)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毕业、学位授予具体要求按学校最新文件执行。申请学位获得学术成果的要求,在不低于学校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按照《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学位获得学术成果规定》(2024年版)执行。
七、本学科主要文献和书目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主编或出版单位 备注(必读或选读)
- 1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必读
- 2 农业机械学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必读
-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AOCABFE 必读
- 4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Elsevier 必读
- 5 农业信息系统原理及其应用 郑丽敏 必读
- 6 农业物料学 马云海 必读
- 7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金益主 必读
- 8 试验与统计 冯学民 必读
- 9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沈在春 必读
- 10 精确农业基础 邝朴生,蒋文科,刘刚等 必读
- 11 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 应义斌,韩东海 必读
- 12 数字图像处理 何东健 必读
- 13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倪洪启,谷耀新 必读
- 14 数据采集与处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必读
- 15 现代控制理论 汪纪锋 必读
- 16 数值分析与计算方法(第二版) 雷金贵,李建良,蒋勇 必读
- 17 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选读
- 18 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选读
- 19 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选读
- 20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选读
- 21 振动工程学报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选读
- 22 工程力学 中国力学学会 选读
- 23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选读
- 24 中国农机化学报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选读
- 25 Biosystems Engineering Elsevier B.V. 选读
- 26 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选读
- 27 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选读
- 28 Bioresource Technology Elsevier 选读
- 29 农机化研究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 选读
- 30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选读
- 31 电工技术学报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选读
- 32 计算机学报 科学出版社 选读
- 33 软件学报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选读
- 34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选读
- 35 仪器仪表学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选读
- 36 国际农业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 选读
- 37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中国光学学会 选读
- 3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 选读
- 39 农业信息学 曹卫星 选读
- 40 农业物联网导论 李道亮 选读
- 41 精细农业 何勇,杨青,洪添胜 选读
-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光学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刘木华 选读
- 43 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 朱秀昌 选读
- 44 MATLAB程序设计与应用 刘卫国 选读
- 45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李晓莹 选读
- 46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 陶红艳,余成波 选读
- 47 现代控制工程(第五版) Katsuhiko Ogata著,卢伯英,佟明安译 选读
- 48 太阳能学报 中国太阳能学会 选读
- 49 可再生能源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 选读
- 50 中国沼气 中国沼气学会,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选读
- 51 Journal of Hydrology Elsevier 选读
- 52 水土保持学报 中国土壤学会 选读